创作声明:本文为虚构创作,请勿与现实关联
声明:本文情节均为虚构故事,所有人物、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,与现实无关。
图片非真实画像,仅用于叙事呈现,请知悉。
“老李啊,你这手艺,真是绝了!”
王师傅一边赞叹,一边将一杯热茶递到李卫东满是油污的手边。
李卫东接过茶,憨厚地笑了笑,粗糙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粗瓷杯壁。
01
李卫东生于北方干旱的干沟子村,家中三兄弟,他排行老二,最不受待见。
从小他能挨饿,也常挨打,却不记仇,只因深知父母不易,家中粮食总是不够。
新衣服总是先给哥哥弟弟,最后才轮到他那补丁摞补丁的旧衣。
他不爱说话,只喜欢闷头干活,是村里公认的“劳碌命”。
十六岁那年,李卫东不愿再认命。
听闻村里人进城打工衣锦还乡,他心生向往。
向父母提出闯荡,却只换来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担忧。
他没多解释,当晚便揣上家里仅有的三十块钱,天未亮便悄然离去。
走出村口,他回头望了一眼,心道:“李卫东,你得混出个人样来再回来。”
这一走,便是十年。
城里的日子更难。
他没文化没技术,只能在工地卖力气,搬砖扛水泥,什么脏活累活都干。
工头看他老实肯干,也乐意多派活。
他住在拥挤的城中村大通铺,将每一分钱都攒下,从不乱花。
旁人喝酒吃肉,他只啃馒头喝白开水。
他心里憋着一股劲,不想再回干沟子村,不想再过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。
在灰暗的日子里,他遇到了张兰。
张兰是工地附近小饭馆的服务员,是老乡,虽然不漂亮,但眼睛很亮,笑起来有酒窝。
李卫东第一次注意到她,是她免费送他一碗汤。
此后,他常去那家饭馆,张兰也总会多送他汤或馒头。
两人渐渐熟识,张兰欣赏他的志气,李卫东也了解她的家境。
两个底层挣扎的年轻人,像刺猬般互相取暖。
一天,李卫东领了工资,破天荒地点了两个炒菜,对张兰说:“别干了,太累了,我养你。”
张兰眼圈红了,点点头:“好。”
他们的婚礼简单,只请了几个工友,在出租屋里吃了顿饭就算结婚。
李卫东觉得亏欠,张兰却说:“只要跟你在一起,住哪都像家。”
02
婚后生活清苦,却温暖许多。
张兰总会为李卫东留灯热饭,将小小的出租屋收拾得干干净净。
李卫东不善言辞,却将所有工资交给张兰,偷偷买她喜欢的发卡。
他们像石缝里的小草,紧紧依偎,向上生长。
李卫东在工地几年,攒钱学艺,不甘打工。
他对张兰说:“我想开汽修铺。”
张兰双手赞成:“你脑子活,手也巧,肯定能行。”
李卫东辞去工地活,到汽修厂当学徒,日子更苦,但他像海绵般吸收汽车知识。
两年不到,他从门外汉成了厂里技术最好的师傅。
老板器重他,想提拔他当主任,他却拒绝了,目标是自己的店。
他又干了三年,学得所有技术,积累了客户。
他和张兰倾尽积蓄,又借了些钱,在城郊租下门面,“卫东汽修”开业。
初期生意冷清,他却不急,打扫店面,整理工具,坚信“靠的是手艺,不是吆喝”。
慢慢地,回头客多了起来。
李卫东修车技术好,收费公道,口碑渐传。
生意兴隆,小门面不够用,他们又租下旁边的铺子,招了徒弟。
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这时,新机遇出现。
报废车越来越多,汽修厂嫌占地方。
李卫东却看到门道:“报废车,在懂行人眼里浑身是宝。”
铜、铝、钢材,能用的零配件都能卖钱。
张兰担心脏累,李卫东却笑言:“我们从泥堆里爬出来,还怕脏?”
他开始琢磨废车拆解,发现门槛低利润高。
他用攒下的钱,在偏远郊区租下空地,办好手续,成立了简陋的废车拆卸厂。
汽修店交给徒弟打理,他一头扎进新世界。
拆车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。
李卫东每天穿着油腻工装,戴手套,拿工具,像外科医生般将报废车大卸八块。
张兰心疼他,劝他多招人,他说:“关键的活儿还得自己干才放心。”
几年下来,拆卸厂规模壮大,空地堆满报废车。
电焊火花、切割轰鸣、金属碰撞,成了他们生活最熟悉的交响乐。
他们买了房车,接来老家父母。
李卫东终于混出了“人样”。
他开着黑色轿车回干沟子村,村里人羡慕又敬畏。
父亲挺直腰杆,逢人便夸“我二儿子,卫东,在城里开大厂的”。
李卫东站在村口,心却平静。
他知道,自己回不去了。
他的根,已扎在了充满钢铁机油味的城市。
03
拆卸厂生意有淡旺季。
这天阴沉欲雨,厂里刚从破产运输公司拉回十几辆废旧轿车和面包车。
李卫东正指挥工人码车。
“小王,那辆白色轿车往左挪挪,对,留空隙。”
“柱子,面包车电瓶先拆了,注意安全。”
他嗓门很大。
工人刘三凑过来说:“老板,这批车里有辆黑色轿车看着挺新,拆了可惜。”
李卫东看去,那是辆普通的黑色国产轿车,款式老旧,但漆面保养不错,只是落满灰尘。
“可惜啥,手续没了就是废铁。
这发动机变速箱要是好的,能卖好价钱。”
刘三嘿嘿一笑:“这活儿交给我,保证拆得漂漂亮亮的。”
李卫东点点头:“行,你小子手脚麻利点。”
他自己也拿起工具,走向另一辆事故车。
很快到了中午,张兰提着饭盒来厂里,这是多年习惯。
工人们围过来吃饭,张兰做的白菜炖肉简单却量足。
李卫东洗脸坐下,张兰给他夹了块大肉。
“你别老顾我,你也吃啊。”
“我吃过了。”张兰温柔看着他。
她叮嘱下午下雨注意,李卫东让她快回。
看着妻子背影,他心头暖洋洋,觉得娶张兰是他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。
饭后,工人们休息片刻又开工。
天色渐暗,乌云低垂,弥漫着潮湿土腥味。
李卫东抬头喊道:“抓紧干,争取下雨前把这几辆车都拆开。”
工人们加快动作,切割机火花刺眼。
刘三将黑色轿车挪到空地,卸下四轮和车门。
“老板,这后备箱锁死了,钥匙打不开。”刘三喊道。
“打不开就用撬棍,费那劲干嘛。”李卫东头也不回地说。
“好嘞。”刘三找来钢筋撬棍,插进后备箱缝隙,猛地一压,“嘎吱”一声,锁被撬开。
刘三正要伸手掀盖,李卫东突然喊住:“等一下。”
他皱眉走过来:“你闻到什么味儿没有?”
刘三吸吸鼻子,茫然:“没啊,不就是机油味和铁锈味吗?”
李卫东没说话,凑近车仔细闻。
一股奇怪的味道,不是臭,却很不舒服,像腐烂物混杂廉价香水味,从撬开的缝隙飘出。
李卫东心里突然有不好的预感。
他干这行多年,什么怪味没闻过,但这味道很特别。
他挥手对刘三说:“你让开,我来。”
04
李卫东戴厚手套,深吸一口气,猛掀后备箱盖。
一股浓烈恶臭扑面而来。
后备箱里,不是备胎杂物,而是一个用黑色帆布严实包裹的巨大物体,几乎塞满空间。
帆布渗出暗红色黏糊液体,散发恶臭。
几个工人好奇凑近。
“老板,这是啥玩意儿?怎么这么臭。”一个年轻工人捏着鼻子问。
李卫东没回答,脸色凝重,心跳加快。
他有强烈直觉,帆布里绝非好东西。
强忍胃部不适,他颤抖地捏住帆布一角,入手软沉。
用力一扯,帆布掀开一半。
工人们看清帆布下之物,瞬间发出尖叫。
“啊!是……是人!”刘三吓得瘫坐地上,脸色惨白,浑身发抖。
其他工人连滚带爬后退,眼神恐惧。
李卫东也呆住了,血液凝固,手脚冰凉。
帆布下赫然是一具蜷缩人体。
尸体因久塞狭窄后备箱而扭曲,高度腐烂,皮肤诡异青黑色,多处露白骨。
浓烈恶臭正是尸体发出。
“呕……”李卫东再忍不住,扶着废铁剧烈干呕。
他从未见过如此可怕场面。
拆过无数车,从未想过会在后备箱发现尸体。
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,第一反应是报警。
哆嗦着掏出手机,那平时顺溜的手机此刻重若千斤。
试了几次才按下110。
“喂,是……是110吗?”声音嘶哑颤抖。
“市公安局指挥中心,请问有何贵干?”电话那头传来冷静女声。
“我……我这里……有死人……”
“先生别急,请说清具体位置和发生何事。”
李卫东强迫自己冷静,断断续续报出厂子地址。
“我在……我的废车厂里……拆一辆车……发现……发现后备箱里有……有一具尸体……”每个字都像用尽全身力气。
挂断电话,李卫东瘫坐地上,大口喘气。
工人们远远躲着,惊恐看着黑色轿车,仿佛那是吃人怪兽。
整个厂区死寂,只有风吹废铁的“呜呜”声,像谁在哭泣。
不久,急促警笛声由远及近,划破寂静。
几辆警车呼啸而至,停在厂门口。
十几个警察下车,为首的是四十多岁国字脸男人,眼神锐利,表情严肃。
他快步走到李卫东面前,出示证件。
“我是市刑警队队长,赵建国。
是你报的警?”
李卫东挣扎站起,点头,指着黑色轿车,嘴唇哆嗦:“警官……车……在车里……”
赵建国顺着方向看去,看到后备箱景象,眉头紧锁。
他挥手,警察拉起警戒线,封锁现场。
法医技术人员提着勘察箱迅速投入工作。
“所有人带到办公室,分开录口供。”赵建国沉声下令。
李卫东和工人们被带到简陋办公室。
他感觉像做噩梦。
他只是本分生意人,只想安稳赚钱养家。
他想不通电视里才有的事为何发生在自己身上。
他甚至后悔当初买下这批废车,如果没买或让刘三拆别的车,是不是就没事了?
但现在想什么都晚了。
他只希望警察赶紧查清真相,还他清白。
05
警察询问详细而漫长,从李卫东身份到厂子经营,再到废车来源,问得清清楚楚。
李卫东强忍恐惧慌乱,把所知一切都说了。
“警官,这批车三天前从城西倒闭的宏达运输公司拉回,一共十三辆。”
“我们有正规收购合同,手续齐全。”
“拉回后一直堆院里,今天才拆。”
“发现尸体那辆黑色轿车,我们之前谁也没碰过,我发誓,我们跟这事一点关系都没有。”
年轻警察听着快速记录。
“这批车具体来源会核实。”
“你再想想,收购到发现尸体中间有没有异常?
或见过可疑的人?”
李卫东努力回忆,脑中一片混乱。
摇头:“没有,警官,真没什么异常。
我们厂子平时除了工人和卖废铁的,基本没外人来。”
办公室门外,赵建国队长严肃听下属汇报。
“赵队,初步勘察,死者男性,约三十岁。”
“尸体严重皂化,初步判断死亡超三个月。”
“尸体腐烂严重,具体死因需带回尸检。”
赵建国点头,目光再投向黑色轿车。
他眼神锐利如鹰,仿佛要穿透铁皮看清真相。
“车牌号查了吗?”
“查了,套牌车,原车牌属白色面包车。”
“发动机号和车架号呢?”
“被磨掉了,手法专业,暂时无法识别。”
线索似乎在此中断。
套牌车,身份不明男尸,死亡超三个月。
无疑是精心策划的杀人抛尸案。
赵建国现场踱步,大脑飞速运转。
凶手为何费心将尸体藏即将报废的车里?
是想利用废车厂环境,让尸体神不知鬼不觉销毁,化为废铁?
若非李卫东他们今天恰好拆了这车,秘密可能永远埋藏。
这时,法医勘察尸体有新发现。
他戴口罩手套,小心翼翼从尸体口腔取出小小的黑色物体。
镊子夹着冲洗,那是一个U盘。
法医不敢怠慢,立刻用物证袋封好U盘,交给赵建国。
“赵队,你看这个。”
赵建国眼神瞬间锐利。
他接过物证袋,快步回指挥车。
车上,技术人员拿出笔记本电脑,小心将U盘插进去。
车里所有人目光紧盯屏幕。
赵建国心也提到嗓子眼。
鼠标点击,U盘文件打开,里面只有一个视频文件。
技术人员点击播放。
视频开始瞬间,指挥车陷入死寂。
几秒后,所有看到屏幕内容的人,包括身经百战的赵建国,都露出难以置信表情。
眼睛越睁越大,嘴巴微张,仿佛看到颠覆认知的极度恐怖之物。
所有人傻眼了。